南科大学生系统研讨会 SUSTech Student Sys Seminar

本文大概记录我们第一次南科大系统研讨会的过程和反思。

故事背景

有一天,我想办一个南科大学生的system研究seminar。大概内容是想请几个阶段和领域的学长学姐分享自己的研究,可以是自己的工作,研究的学习历程,研究体会或者单纯的开会经历、做lab的经历。

研讨会的内容可以是不同主题的分享,比如如果有同学能分享"如何阅读CSAPP这本书”“我们的计算机安全课程project"“如何上手MLSys里几个经典框架”"上一段paper做的工作分享”“去北欧开会是一种什么体验”,听起来是个好玩的故事。

也可以是很轻量的内容,是对于同一个 topic 有多个同学做自己的看法,比如“哪些系统研究是好研究”“如何平衡科研和工程开发”“怎么规划自己的phd路线”"AI时代下做system的应该有什么AI视野”。对于高年级的分享者他们可以收获不同的研究视野和人脉,参与者可以有更多对系统研究的了解,也可以分享更深入的思考。

这个研讨会目前定在8月份线上举行,尽量照顾到大家的时间,所有对system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参加。做这个seminar的原因是我发现在做研究时,在相互交流里有经验的同学互相分享后能找到更好的工程项目或者idea,同时也能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。比起一些比赛群可能没有那么专项,但是主题更偏科研。

组织过程

随后我邀请了好几个在南科大后继续做系统研究的学长学姐,方向涵盖 我们的HPC,DB,OS,MLSys等等。

我提前准备了几个问题供大家一起讨论。

file

会议

file

来了6-7个同学,大家相互交流了一下各自的经历和理解。

在课题组内大家交流的比较亲切,但是组外由于是第一次认识,就似乎有点尴尬。并且讨论中我们会互相介绍自己的项目知识,这方面会有些沉闷。

其他的经验和感受如下:

  1. 参会者来自全球时区。这导致会议时间有点难协调(有的同学参会的时间是早上5点,就没法过来)

  2. 围绕一个topic的漫谈更适合3-4人的场景,并且相互之间最好能比较熟悉

  3. 更多人/更多方向来的同学的会议,最好还是以单人分享工作比较合适

下一步

按照人数、时区、参与人群的种类来办活动。比如工作分享,读博感受的采访 之类的。最好是给这个会议定一个更明确的主题,这样大家能各取所需,有所收获。